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10月7日在加拿大尼亚加拉市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2016年大会上,宣布中国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意向,并推出上海市作为承办城市。
2016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”。这是“工匠精神”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。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,申办世界技能大赛反映了中国更加重视技能人才,也预示着中国决心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技能人才。 中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、结构问题突出、人才断档现象严重,与世界先进水准差距较大,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极不适应。据人社部统计,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,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。 “技能人才在我们这裡的起薪很有竞争力!”东风日产设备保全科长谢流民说出了这一供求关系,“而且上升道路也是越走越宽,最高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和副总!”
“在工业领域,正常的人才结构是1个科学家、10个工程师、100个技能人才。”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说,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引进,而各国都没有大规模引进技能人才的先例。 他指出,德国、日本、美国等工业强国都是技师、技工大国。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,打造“中国制造”的升级版,就更需要数亿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大军。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改革,并全方位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准,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重奖了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:金牌获得者每人20万元,银牌获得者每人12万元,铜牌获得者每人8万元,优胜奖获得者每人3万元。
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·巴特利坦言,全世界普遍存在对技工教育的偏见。他曾经在到访的每个国家询问在座的父母和与会者,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放弃大学等高等教育而选择技工学校,至少90%的父母摇头说“不”。 就中国而言,情况尤为如此。庆幸的是,这一观念正在逐渐转变。
“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、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。”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,“我们比任何时期都能更好地为技能人才提供成长、成才、实现价值的发展空间。”
摘自:《技能中国》
|